作者:君成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师
平衡计分卡,一个听起来感觉永远不过时的名词,已经在中国的管理界很坚挺的存在了几十年。从最开始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工具,到后来的战略管理工具,到现在仍旧有很多的企业在使用它。有的企业虽然已经不再单纯用平衡积分卡,但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平衡记分卡这种平衡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植入到很多管理人员的脑海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设置指标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个平衡的概念!
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笔者所在管理咨询公司举办了一次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公开课培训。当时在大多数企业经理人的心中平衡记分卡还是作为一个绩效管理的工具存在的,公司从南方请了一位姓崔的教授负责讲解,许多企业学员踊跃报名参加,因为当时平衡积分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次。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位教授名头吹的很响,课程大纲写的很详细,讲了一天也没有讲明白平衡记分卡到底怎么回事,好多学员失望而归,我们当时也很内疚,可能学员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个字,就是“平衡”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研究平衡记分卡这个工具。
什么是平衡?按照平衡计分卡许多书籍的解释,平衡就是要在企业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之间达成平衡、在企业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达成平衡,在企业的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或者领导班子,你们在给公司制定目标的时候,不能只是光盯着销售额或者利润额等财务方面的目标,还要把眼光投向能影响这些财务目标的实现的因素找出来,并把他们制定成计划关注起来。通过这些目标和计划的落地,进而实现公司最终的财务目标的追求。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给公司定的目标只是赚多少钱,而没有去考虑怎么样赚钱的问题,那我们的目标岂不是变成了空中楼阁?或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和标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从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偏偏就有很多管理学者在追捧平衡积分卡的时候,把企业以前自己的探索和做法全部否定,这就是有点儿问题了。
说实话,这种全盘否定的做法有点武断,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种,许多公司在了解平衡记分卡之前,其实就已经在开始这么操作绩效管理体系了。
比如说公司要想提高利润,无非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一个是费用成本,然后公司可以采用一些因果分析或者价值树的方法进行分解,找出所有能够影响收入或者费用的一些要素,并且从中挑选出最值得关注,最有紧迫性,最关键的要素进行关注起来。通过这一系列的计划来提高这些要素的水平,从而最终保证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其实这个思维方式和平衡积分卡没有极大的区别,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那些追捧平衡计分卡而否定以前企业做法的人,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还不够。
第二种,有的绩效管理人员,在设计公司层面指标的时候可能没有过多考虑内部运营等因素,只是单纯的设置了一些财务目标和其他管理目标。但是他们在给各部门层级设计业绩指标的时候,会根据部门的职责设置一系列的代表性指标。当然,可能公司财务目标和各部门之间的业绩指标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也不排除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之间还是有关系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从而客观上实现了平衡记分卡所说的平衡。
好了,今天我们只聊第一部分,关于平衡积分卡观点的优秀性和一些人的误解,总结一下,平衡积分卡平衡的观点是很优秀的,但同时也大可不必因为平衡记分卡的观点而全盘否定以前企业的做法,其实平衡这个概念在中国是有悠久的历史的。
平衡计分卡优秀的地方还有很多,但真正优秀的内容并不局限在平衡这上面,下一节内容我们会讨论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的优缺点。
上一篇:绩效管理中的情景式绩效辅导方式 下一篇:职能部门(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怎么操作?